江苏省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1年度开放基金申报指南
江苏省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由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财政厅批准建设,主管部门为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中心依托单位为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联合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南京坤拓土木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为充分发挥中心科研平台的作用,促进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 推动中心各研究方向技术发展,实现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特设立开放基金,现发布 2021 年度中心开放基金申报指南。
一、中心开放基金设立宗旨
中心开放基金的设立,旨在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 的原则,结合中心的研究方向,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环境,吸引、聚集国内在地下工程方面的优秀学者,开展高水平的研究,通过项目研究,加强中心与国内外科研院所之间的学术交流,促进学术人才、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的成长,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人才,不断提高中心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工程创新能力,促进中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心拟资助的研究方向
(一)隧道与地下工程管理智能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开展适用于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运维的智能感知技术、网 络传输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大数据存储分析技术和信息系统集成平台技术等信息化相关工作。
(二)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运维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与应用
开展适用于隧道与地下工程防渗抗裂材料、防排水材料、衬 砌壁后充填材料、应急抢修抢建技术、新型破岩技术、开挖支护结构、运维加固材料与结构、高耐久性与防火材料、防洪防火结 构、地下物流、水中沉管隧道等相关研究工作。
(三)隧道与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及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开展适用于隧道与地下工程安全风险量化评价方法、预防机制、管理体系、应急措施、新型自动监测方法与设备、自动监测标准规范等相关研究工作,包括工程建设运维各阶段既有结构安全风险评估、周边环境相互影响评价、风险保险巡查、隐患排查、应急加固技术等具体应用研究工作。
(四)隧道与地下工程质量管理及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开展适用于隧道与地下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材料检测技术、 实体检测技术、质量定量评估、服役寿命评估、结构加固效果评 估等相关研究工作,包括工程建设运维各阶段质量缺陷检测、无 损检测、工程病害智能诊断、隧道衬砌智能检测等具体应用研究工作。
(五)城市地下空间减碳与固碳技术研究与应用
开展适用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减碳技术、碳指标评价技术、碳交易路径、碳中和平台等相关研究工作,包括碳封存、能源隧道、地热能利用技术、建筑节能、装配式技术、碳循环机制、绿色建设运维等具体应用研究工作。
三、申报细则
(一)本次开放基金拟资助的每项项目经费原则上不超过 15 万元;
(二)项目研究期限 1-2 年;
(三)项目采取自由申报,择优立项的原则。
四、申报要求
(一)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科研技术人员均可提出申报,项目申报人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及以上技术职称。
(二)已获得中心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尚未完成的,不得再申报开放基金。
(三)申报人应按本指南要求,按规定格式提交《江苏省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申报书》电子版本和纸 质文件一式三份,纸质文件经所在单位同意后在指定时间内邮寄到中心。
五、经费管理
开放基金项目被批准立项后,将设立相应的经费帐户,实行项目单独核算。项目立项批准签订合同后,一个月内拨付50%的经费作为启动经费,中期检查符合进度要求拨付30%,结题后再拨付20%的经费。如中途停止项目研究则需退还已拨付的经费,如不能按时结题需要说明具体情况。
六、成果管理及要求
(一)获中心批准资助的项目,根据研究计划每6个月提交1 份“研究进展报告”,包括相关研究成果、指标完成情况及相关材料。项目研究工作结束后,提交“开放基金项目研究工作总结” 及成果证明材料。
(二)论文:成果为中心或其共建单位所有,第一完成单位为中心或其依托单位、共建单位。
(三)著作:扉页上应明确标署中心或依托单位、共建单位。
(四)专利、软件系统、获奖、鉴定等成果:应以中心或其依托单位为第一完成单位。
(五)成果形式:项目成果报告、论文(SCI、EI、中文核心)、专利、著作、软件著作权、科技成果奖,具体要求以合同为准。
七、附则
中心2021年度开放基金项目,自公布之日起接受申报,申报时间为2021年11月26日之前,中心在基金截止申报日后一个月内组织相关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公布评审结果。
所有申报的电子版发送给联系人,并将纸制版加盖公章后寄给联系人。
未尽事宜由中心解释。
联系人及电话:施烨辉13260809953;胥稳15850506832
E-Mail:735936799@qq.com
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贾东村105号邮政编码:210041
附件1 开放基金申请书.docx
附件2 开放基金研究计划合同.docx
隧道中心2021年度开放基金申报指南.pdf